严禁处理涉M信息

欢迎登录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

智库要闻

您当前位置: 智库要闻

【搜狐智库】李红昌:高收入和低收入的群体,都不太会买新能源汽车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公告,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那么,如何看待当前延长免征购置税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搜狐智库连线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红昌。

  李红昌表示,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是国家应对疫情,刺激内需的短期政策,对于短期具有鼓励和促进汽车消费的作用,但是它的效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有限购指标城市对于指标的投放力度、匹配力度,否则整个的政策效应会受到很大折扣。

  李红昌进一步分析,从有无指标限制政策的城市来看,对于有指标限制的城市,涉及到新能源汽车投放的数量、节奏和力度的匹配。由于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和向绿色交通的转型是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所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更多的是针对存量的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更新替代,这是最重要的政策取向,而不是在新增新能源汽车上来加力。“对于像北上广深这样有严格指标管控的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增量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新增指标的扩张,第二是存量指标的更替,即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更换。”李红昌说。他表示,新能源汽车需求最集中的空间,也恰恰是在这些受到限制的城市中产生的。这些城市在疫情之前对于汽车的需求就远远大于供给,北京的购车排队都到2025年之后了,这种情况下对于特大城市的指标考量就非常重要。“限购指标的放开涉及到一个特大城市、有指标管控的城市怎样来对待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问题,这些城市在可预见的一两年内,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疫情管控的需要,会松动和扩张一些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指标。”李红昌认为,在这样一种格局下,未来顺应短期目标的需要,特大城市都会适度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投放指标。但李红昌同时指出,就特大城市、有限购指标的城市来看,总量的管控来看不可能取消,调整的空间非常有限。指标的投放更多是体现出未来的指标提前在近一两年投放,之后可能会随着城市交通的恢复正常,不得不削减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投放指标数量,这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

  在存量更替上,李红昌指出,对油车的使用者来讲,切换到新能源汽车的可能性极低,因为还是油车更加便宜,可选性更强,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新增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数量还处在一个谨慎保守的阶段,目前并未看到相关的政策对这种油车的置换有特殊的鼓励。

  对于没有指标限制的城市,李红昌表示,广大的乡村、乡镇地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其实极其微弱,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不太符合这些地方的市场需求特征。“比如说,这些地方需要客货兼用,还要物美价廉,就像一辆汽车可能价格几万块钱就能搞定,对他的生活、工作就有巨大的帮助,这方面新能源汽车还做不到,除非未来在成本、在补贴方面能够和中低档的油车有竞争力度,近期还看不到这种趋势和苗头。”李红昌解释说。李红昌还表示,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看,高收入和低收入的群体不太会买新能源汽车,特别高的收入群体对新能源汽车反倒不是特别喜欢,因为这部分群体更多的追求品牌和档次,这是油车才具备的特性。

  “低收入群体也基本上被排除在价格接受范围之外,只剩下中等收入群体或者中产阶层,在城市中排队摇号的也基本上以这些群体为主。随着未来的经济发展,这部分的需求空间还在稳定可上升的阶段,因为中产阶层的群体处在一个扩张和增加的阶段。”李红昌表示。

   对于延长两年免购置税是否会减缓新能源汽车由补贴时代向市场时代的过渡,李红昌表示,这是政府应对疫情的临时政策,政策会对市场化进程、对于厂商的行为和消费者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它不是政策最主要的着力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就发展的总趋势是稳定不变的,还在稳定的推进市场化进程中,不会因此减缓。